關于法信

(1)法律文件庫:提供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地方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發布的各類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文件的文本;
(2)法律觀點庫:提供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法學專家權威主流的立法、司法、學術觀點;
(3)案例要旨庫:提供最高人民法院歷年發布、出版的指導、典型案例裁判規則和全國各級法院發布、出版的案例要旨;
(4)法條釋義庫:提供900部法律、司法解釋共4萬條法律條文的權威釋義。
(5)法律圖書庫:提供42家出版社5000余種法律圖書電子版在線閱讀;
(6)裁判數據庫:提供與中國裁判文書網同源同步更新的全國法院裁判文書數據;
(7)法學期刊庫:提供157種法律專業期刊論文全文下載;
(8)法律文書庫:提供4504種可在線撰寫的標準法律文書范本;
(9)高法公報庫:提供1985年創刊以來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報》過刊全文檢索服務;
(10)國家標準庫:提供7.1萬篇國家行業標準計量規程規范;
(11)知識產權庫:提供1.82億專利、商標、著作權登記信息;
(12)民法典專區:提供圍繞《民法典》的一攬子法律、案例、大數據資源服務。
“法信”平臺系統、全面收錄最高人民法院各種載體、平臺公開發布、出版的以下司法文件和司法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解釋、規定、批復、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指導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政務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送審稿;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草案;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解讀;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問答、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各類會議紀要;
——最高人民法院領導講話;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白皮書;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布會文件;
——司法調研文件;
——司法數據文件。
(2)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國各級法院的案例裁判規則
“法信”平臺系統、全面收錄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國法院各種渠道、平臺發布、出版的以下案例裁判規則和案例要旨: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指導參考系列》《人民法院案例選》等最高人民法院及各業務庭室匯編、出版的案例;
——地方各級法院發布參閱、指導案例;
——地方各級法院審判刊物刊載案例;
——全國各級法院網站公布典型案例。
(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理解適用與司法觀點
“法信”平臺獨家收錄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理解適用與司法觀點: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條文理解與適用系列;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指導與參考系列;
——最高人民法院最新法律文件解讀系列;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觀點集成系列。


“法信”平臺利用“法信大綱”的底層基礎,實現了兩大獨有功能:一是在關鍵詞通用檢索方法之外提供了獨家的專業知識體系檢索路徑;二是利用知識體系精準串聯的知識元,實現了為法律職業群體提供 “一站式”法律專業知識解決方案的功能(見附圖)。

“法信”平臺提供基于法律條文的全維度知識服務和大數據分析功能(見下圖):

該功能能夠圍繞一個重點法條為法律實務人員適用法律條文、法律研究人員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提供全面、深入的知識匹配服務(見附圖)。


“同案智推”引擎是同步支持上傳前置文書和自然口語表述進行“以文找文”的類案大數據引擎。上述兩個裁判大數據引擎都可以實現對億級裁判文書多維度并發檢索的秒級響應,充分滿足法律人對裁判大數據檢索的速度需求和高效體驗。
2017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指出,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建設“法信”系統、智慧法院,自動提供各地類似案件裁判結果,既讓法官運用好以往工作中積累的經驗,統一裁判尺度,防止出現類案不同判問題,又讓當事人對裁判結果形成理性預期,以提高司法公信力。
2017年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試行)》(法發〔2017〕20號)文,要求對法院已經審結的或正在審理的類案與關聯案件,依托“法信”平臺進行全面檢索,制作檢索報告。
2019年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進一步加強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試行)》(法辦發〔2019〕10號)文,要求承辦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應當依托中國裁判文書網、辦案系統、檔案系統、“法信”等相關檢索工具,對本院已審結或正在審理的類案與關聯案件進行全面檢索,并制作檢索報告。
2020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法發〔2020〕35號)要求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充分利用 “法信”平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的要求,提高法官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類案檢索和案例研究的能力。
2021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法〔2021〕21號)要求人民法院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法信”平臺等途徑,認真收集、傾聽社會公眾對裁判文書的意見建議,探索運用大數據進行統籌分析,最大程度了解社會公眾對裁判文書的反饋意見,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2018、2019、2020年,“法信”平臺作為最高人民法院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舉措,連續三年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自2016年上線以來,“法信”平臺主站用戶量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互聯網主站注冊用戶超過120萬人?!胺ㄐ?.0”目前在全國法院系統31個省3400家法院配置部署,“法信智推”與94%法院的辦案系統和電子卷宗系統深度嵌入并實現智能推送。
2019年8月,“法信”平臺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新聞出版研究院授予“國家知識服務平臺法律分平臺”榮譽。
“法信”平臺上線以來,先后獲得第三屆中國創意工業獎創新獎-“新產品獎金獎”“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年度創新作品獎”“年度專業知識服務品牌”“優秀知識服務平臺” “出版機構優秀客戶端TOP10”等稱號,2019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19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并獲得榮獲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音像電子出版物獎。
關于我們
人民法院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直屬的出版機構,承擔著最高人民法院法制宣傳、文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等多項重要任務,是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人民法院出版社秉承“立足審判,服務法治”的辦社宗旨,發展成為具有圖書、網絡、音像電子出版,法律知識定制化服務,司法文書大數據分析,電影電視劇制作,新聞期刊出版等業務的跨媒體、跨領域、綜合性出版社,形成目前圖書出版社、《中國審判》雜志社、電子音像出版社和東方法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三社一公司”四位一體的經營格局。目前人民法院出版社擁有在職員工180余人,內設18個部門,年產值過億元。法信平臺的承建單位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以電子、音像、互聯網出版,法律知識定制化服務,司法文書大數據分析,電影電視劇制作為主業的新媒體出版社。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將以法院系統信息資源為依托,在已有的渠道和經驗基礎上,利用先進的信息化知識平臺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發展成為權威、專業、獨具品牌影響力的,集法律產品、資訊、服務為一體的定制化一站式解決方案供應商。
法信平臺的合作建設伙伴——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16年11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籌建成立,是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頂層設計與集成總體單位,旨在打造智慧司法引領型平臺企業,提供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司法信息服務。公司在智慧法院總體設計、人工智能應用、涉訴信息服務、信息系統集成評估等諸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時通過一系列司法大數據專題研究工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貢獻力量。
法信平臺的合作建設伙伴——北京國雙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企業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趪p大數據平臺獨有的分布式數據架構和先進的實時、多維度關聯性分析技術,國雙的解決方案能夠使客戶充分洞悉數據間的復雜關系,獲得全新的商業洞察,以利企業和政府客戶作出更好的業務決策?!皣p(Gridsum)”其名,是分布式計算(Grid)與分析(Sum)的結合。作為數字智能化的先行者,國雙致力于幫助企業和政府客戶以新穎有效的方式使用數據,提高生產力。
法信資訊
權利聲明
1.“法信”產品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著作權公約保護,“法信大綱”著作權及軟件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均受相關法律法規及國際條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任何用戶不得將“法信”全部或部分內容、軟件及相關資料,以任何形式復制、轉讓、出售、發布給第三方,亦不得直接或間接對“法信”資料系統及編纂方法進行提取、分析、改編、創建/編纂專輯、匯編作品、數據庫、目錄或任何其他相關派生作品。2.本產品所使用和顯示的商標、商品名稱、服務標記、圖案,包括但不限于設計、配色方案、文本、圖片和視頻,未經書面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和仿造,否則將被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3.經“法信”深加工而成的案例梗概和要旨,為本平臺原創內容,法信獨立擁有該部分著作權。未經書面許可,任何第三方不得以復制、鏡像或其他方式使用部分或全部內容;或將部分或全部內容以變換表達方式、更改句式、語序等其他方式進行抄襲,若違反上述聲明,法信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4.本平臺圖書、文章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已通過合法渠道取得,著作權專有權利歸著作權人所有。如因權利來源問題導致侵犯著作權,請及時聯系法信,以便妥善處理并支付使用費。
5.本產品出于案例評析和法律解讀的需要,適當引證了相關專家、學者的法律觀點,如認為引證不恰當或有其他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對相關內容進行完善或做其他處理。
6.根據著作權法,投稿文章的著作權由作者享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單位不得以復制、鏡像或其他方式使用作品。投稿用戶需保證作品的原創性,如文章侵犯了他人著作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全部責任。
免責聲明
1.法信力求所提供的相關信息資料來自可信賴的合理渠道,但并不表明贊同或反對之立場,不保證其適合于任何特定的用途,更不代表專業性法律意見或法律咨詢;包括其他用戶通過本平臺提交的投稿、評論及相關信息在內,用戶均應自行判斷所瀏覽及獲取信息的價值,應與正式文件、司法文書核對后慎重使用,并自行承擔法律后果和責任。2.法信投稿平臺僅為用戶投稿提供存儲空間,投稿用戶在法信平臺發表的內容僅表明其個人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法信的立場或觀點。由所發表內容引起的一切糾紛,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全部法律責任。個人和單位如認為法信平臺的用戶投稿存在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內容,應準備好相應證明材料并及時聯系法信,法信將根據法律規定及時采取措施,刪除或屏蔽相關內容。
3.法信智能問答版塊內容提煉自既有出版物作者觀點,或內容團隊深加工而成的案例梗概和要旨,僅代表作者及裁判者觀點,不作為法信立場或任何法律咨詢意見。問答內容僅作為用戶研究判斷相關問題的參考之一,不構成法信任何結論或保證。若用戶依據該問答結果做出任何行為,則應自行承擔后果,法信不對用戶因使用或參考該信息而造成的直接、間接等任何損失負責。
4.鑒于法信平臺標準庫、知識產權庫及企業信息相關數據內容系調用第三方接口,使用第三方軟件系統數據,因此:
(1)法信平臺不負責檢視其內容,不保證調用的第三方數據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時效性、準確性,相關信息查詢結果請以官方網站最新公布為準。對于第三方數據服務或內容的合法性、正當性,以及其著作權歸屬問題,法信平臺不承擔任何責任。
(2)法信平臺提供的第三方軟件系統查詢信息僅可作為用戶識別、判斷時的參考之一,不構成法信平臺的任何觀點或保證。若用戶依據該查詢結果做出任何行為,應自行承擔行為后果,法信平臺不對用戶因使用或參考該信息而造成的直接、間接等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3)若第三方軟件系統因停電、通訊線路中斷、黑客攻擊、計算機病毒入侵等原因,造成服務暫時中斷或其他無法正常提供服務的情形,法信平臺不承擔責任。
隱私保護聲明
本聲明是《法信服務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請您在使用“法信”前認真閱讀本聲明,一旦您使用“法信”產品,即認為您已充分理解并同意本聲明的所有內容。1.本聲明的適用
本聲明僅適用于“法信”的授權用戶;不適用于“法信”包含的第三方網站鏈接,對該等第三方網站的隱私政策不承擔責任。2.隱私保護范圍
本聲明中“個人信息”是指授權用戶使用“法信”產品時提供的注冊賬戶信息和“法信”系統收集的產品使用記錄。3.“法信”的承諾
(1)我們尊重您的個人隱私,除法律或程序要求外,未經您的授權我們不會披露您的個人信息。(2)“法信”將采取技術保護措施和安全維護機制來保護您的信息資料,但由于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計算機病毒感染、黑客攻擊)導致用戶信息被破壞、泄密并造成損失的,“法信”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信息的使用
“法信”在以下情形可能使用您的個人信息:(1)保證您正常使用“法信”產品及服務的需要;
(2)向您發送關于“法信”產品及服務的相關信息;
(3)您定制個性化產品需求和功能的需要;
(4)“法信”進行客戶需求分析的需要;
(5)“法信”產品功能維護或升級的需要;
(6)其他為了提升“法信”產品質量的內部使用。
5.信息的披露
在以下情形,“法信”可能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披露您的信息:(1)您的行為違反了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或可能損害或妨礙其他用戶的權益時,披露您的個人信息是為了辨識、聯絡或采取法律行動所必需時;
(2)按法律規定或涉及司法或政府的調查而披露;
(3)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其他必須披露個人信息的情形。
6.“法信”的聯系方式
如果您使用“法信”的個人信息因您自身原因已經被泄露或有泄露的危險時,請及時告知“法信”工作人員。電話: 400-827-6755
郵箱: kf@faxin.net
聯系我們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熱情為您提供服務,來訪請提前致電預約,歡迎您聯系我們!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人民法院出版社
電話:400-827-6755
郵箱:kf@faxin.net
傳真:010-67550606
